走进松竹泵站 开展沉浸式工程实践教学——williamhill中文工程管理系2023级产教融合实践
6月25日,williamhill中文工程管理系2023级师生前往雷州市松竹镇松竹泵站开展现场实践,在该工程的项目经理门俊等带领下,深入探访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核心节点。通过实地观摩、现场教学与互动交流,师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,共同解锁水利工程建设的“现场课堂”。
工程概况:解码区域水资源配置的“动力枢纽”
泵站项目经理门俊首先向师生们介绍,松竹泵站作为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关键节点之一,承担着区域水资源调度的重要任务,负责将西江水资源输送至徐闻县。工程建设涵盖钢筋加工区、主体构筑物等地面设施。“项目建成后,将有效缓解北部湾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,显著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。”项目经理的讲解,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水利工程战略意义的宏观认知。
钢筋厂里的“绿色施工课”:安全规范与资源循环实践
佩戴好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后,师生们在钢筋加工区看到各类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,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遍布作业区域。项目经理详细讲解了钢筋调直机、弯曲机等设备的操作流程与规范,并特别指出:“为践行绿色施工理念,我们专门设置了废料回收区,对边角料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。”这一举措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,也体现了环保理念,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现代工程建设中“安全、环保、高效”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。
主体工程现场:混凝土里的技术密码与施工智慧
在主体工程施工现场,吊车、塔吊的作业声与有序的施工节奏交织成一曲生动的“工程交响乐”。项目经理以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为切入点,详细解析了模板支护工艺、钢筋绑扎规范及混凝土养护要点,并结合排水管、电缆桥架等配套设施的布置,阐释了工程系统集成的内在逻辑。“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对照设计图纸,确保毫米级精度。”在随后的答疑环节,同学们围绕混凝土裂缝防治、施工进度管控等问题与项目经理展开深入交流,现场思维碰撞、气氛热烈。

工地生活体验:从“课堂认知”到“一线感知”
中午时分,师生们在工地食堂与一线建设者共进午餐。简单而朴实的餐食场景,让同学们切身体验到工程现场的工作氛围,也对“基建人”的坚守与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“这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,更是一次职业精神的洗礼。”一位同学如是感慨。
实践结语:在泥土与钢筋间筑牢专业根基
本次松竹泵站实习通过“看、听、问、感”相结合的沉浸式体验,使2023级工程管理系学生直观理解了水利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,深入体悟了绿色施工、安全管理等现代工程理念的实际应用。此类认识实习活动旨在突破“教室+课本”的传统教学模式,让学生在真实工程场景中树立问题意识、提升解决能力,为未来投身工程建设领域筑牢专业根基与职业认知。同时,学院将持续加强与校外项目的协同合作,积极构建“项目驱动、产教融合”的人才培养新格局。